曾任中国CBDC项目负责人的姚前上周末在北京举办的国际金融论坛上强调,CBDC不应只是单纯地对实体现金的简单模拟,而是要发挥数字化的优势,引进智能合约功能。
中国人民银行(PBoC)于2014年启动了对CBDC的研究,往后几年都致力于开发DCEP。当时,姚前担任了PBoC附属的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,直到2018年转任中国证监会科技监管局局长。
虽然早一步离开了研发DCEP的主要团队,姚前却并未停止对CBDC的关注。上周六,姚前便在IFF 2021春季会议上的《数字货币与未来数字化转型》论坛中,从采用技术、运行架构、发行模式、监管问题等多个面向探讨了开发CBDC需要考量的重点。
CBDC走向智能化
据《新浪财经》报导,姚前表示,CBDC不能是单纯对实体现金的简单模拟,而是必须得发挥数字的优势。考量到这一点,他认为CBDC未来肯定会走向智能货币。
事实上,据姚前所述,包括加拿大、新加坡、欧洲央行、日本等已经开展CBDC研究项目的单位在内,都有在实验中测试了智能合约功能。
不过,姚前也提醒道,现阶段观察到一些因智能合约漏洞而引发的系统安全问题,说明技术还有待改进;此外,仍有部分人士对于附加法币功能以外的智能合约技术是否会影响到CBDC的法偿功能表示担忧,因此建议对此作法持审慎的态度推进。
他表示,CBDC应该在充分考量到安全性的基础上,从简单的智能合约起步,再逐步扩展它的潜力。
在监管考量上,姚前则指出,CBDC必须要载隐私保护和监管合规间取得平衡。CBDC除了要坚守AML(反洗钱)/KYC(了解你的客户)、CFT(反恐怖主义融资)和反逃税等基本准则外,也要充分考量保护用户个人隐私。
事实上,从近期欧洲央行就数字欧元的公众咨询结果显示,民众或专业人士都认为隐私性是数字欧元最需要关注的设计特征。
对此,姚前表示,数字身分的真实性、隐私和安全等社会治理问题,还有待相关单位做更深入的研究。
不排斥以太坊
姚前在探讨CBDC的运行架构时指出,DCEP所采用的双层架构,即传统商业银行账户搭配数字货币钱包,正逐渐成为了各国的共识。
他表示,双层架构和单层架构的关系并非二选一,二者应可并行不悖。
姚前说,我们可以设想,若CBDC直接运行在以太坊或Facebook的Diem等区块链网络上,央行便可以无需通过中介机构,直接对民众发放CBDC。另一边,单层架构则是可以让CBDC更好地施惠予没有银行账户的群体,落实普惠金融的愿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