区块链IFO项目“分叉”与“空投”有何不同,分析IFO的利与弊,近期,数字货币圈开始盛行着一股子“分叉”妖风,并由此诞生了一个新的名词叫IFO(Initial Fork Offerings)。在谈IFO之前,笔者先聊聊“分叉”(fork)与“空投”(airdrop)这两种糖果派发方式。社区普遍认为这两个概念是相同的。其实不然,我们可以认为,“分叉”属于“空投”的范畴,但“空投”不一定要是“分叉”。
“分叉币”与“空投币”的异同
举例来说,在2017年9月1诞生的比特币现金(BCH)就是通过分叉比特币(BTC)而来的,比特币(BTC)的持有者能够以1:1的比例获取到BCH。而恒星币(Stellar)、OmiseGo、 Byteball Bytes(字节雪球)等竞争币进行的“糖果”派发活动就属于空投,但不属于分叉。
(“分叉链”和“空投链”的区别)
空投一般采取快照的形式,其比例是不固定的,它可以是1:1,也可以是任意比例,但分叉一般是同等比例的(修改总量的情况除外)
相同点是:两者的目的都是为了获取最精准的用户。
而最大的不同在于,分叉币具有较强的强制性,这个强制性主要体现于针对交易所、钱包商等。
例如,恒星币在进行空投活动时,除了几个已上线该币种的交易所之外,其它的交易所都无需提供“糖果”代领服务,而比特币现金(BCH)的诞生,却颠覆了这种情况,最初包括Coinbase在内的多家交易所都是拒绝提供这种代币的,但随着用户发起投诉之后,这些交易所就妥协了,有的立刻选择支持了BCH交易,有的则选定了一个日期,到期后再开放提币服务。
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?
一个是分叉币不仅仅是继承了比特币(或以太坊)大部分的代码,它还继承了比特币区块链分叉前所有的数据,分配也是直接的,从而使得分叉币相比一般的山寨币而言更具噱头(也表现在价格方面)。“真正的比特币”以及“真正的以太坊”之争,也就由此而来。也因此,BCH,ETC这类分叉币相比一般的山寨币而言更容易发展起来,因为它们会获得部分社区成员的支持。
这就迫使交易所不得不正视这些分叉币,因为不管不顾就会遭到支持者的投诉,或者面临用户损失的风险。
由此,我们可以说,分叉币上线交易所的难度,会比其他类型的币种远远要低的多。
“空投”就不一定要继承比特币区块链的所有数据了,上面提到的Bitcore项目,严格意义上来说就不属于分叉币,它只是在比特币高度达到一定高度之后进行快照,然后进行空投活动,要获取这种币种,是需要进行签名认领操作的,因为这一区块链并不继承比特币此前的数据。
既然不继承交易数据,像Bitcore这类币种,也就和一般的竞争币没有太多区别了。
关于IFO(Initial Fork Offerings)
社区所提出的IFO,一般指的是通过分叉(fork)的方式来初始发行某种代币的行为,大家会把Bitcoin Cash、Bitcoin Gold、Bitcoin Diamond、SuperBitcoin甚至Bitcore全都归到这个名词下。笔者认为,这其实是不太准确的,首先,Bitcore这类属于“空投”行为的币种,并不属于分叉币,准确来讲它应该被归为IAO(Initial Airdrop Offerings)。
再然后,不存在预挖行为的分叉币项目,其实也不应归类到IFO这个范畴,因为只有当项目方存在预挖行为时,其才可能有经济激励,否则项目方与大众就没有区别了,也就谈不上Offerings这个词了。
谈IFO的利与弊
抛开具体的项目,让我们来谈谈IFO的利与弊。
根据上面的定义,IFO也就是存在预挖行为的分叉币项目,显然对于项目方而言,它就相当于变相的ICO,也即是说,ICO的好处与弊端,IFO基本都会具备。
此外,IFO获取用户的难度要远远小于ICO,“你送我某某币,我是不要的”,这种情况很少会在币圈子里发生。
但与ICO不同的是,IFO用户所获取的币,基本是零成本的,因此想要让这类项目发展起来,项目发起方就必须具备一定的实力,否则基本就是以失败告终。
目前,包含筹资属性的ICO在国内已经遭到了全面禁止,类似的IFO又还能存在多久呢?